查看原文
其他

村头树专栏|宝贝“听话”,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村头树 菁kids北京 2018-10-20


 


当一个孩子每冒出一个奇思妙想并想实施的时候都被压制住,他的确会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被大人们称道,但他丢失的可能是一个充满对自由向往的灵魂。




文|村头树

有人曾经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不听话有什么问题吗?听话就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吗?”

“乖,听话!”是我们在很多父母孩子都在的场合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每一个小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谜,就是为什么要听大人的话。”这是陈乐水在儿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现在已经身为家长的大人们在儿时发出过的疑问,包括我自己。

把听话当做美德,是家长们做得很操蛋的一件事。

“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否则就不是好孩子,好孩子都是要乖要听话……”诸如此类的话,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

我呢,恰恰有点相反,我倒是更喜欢那些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许这与我小时候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蛋的家伙有关。

印象中,我几乎没和陈乐水说过“要听话”之类的话,反而是鼓励她“不听话”。

在她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她,“班里今天有谁又调皮了有谁又捣蛋了,是怎么调皮怎么捣蛋的?”她会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上一番,我呢,经常是在听她说完后说,“你也可以参与参与呀”,每当我这么说,她都会说:“我不敢呀”,我则会说,“没事咱不怕老师找家长……”

我也会经常给她讲我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每次她都听得不亦乐乎。

当然,我真不是想让她朝着所谓调皮捣蛋的路子去,而是觉得童年生活如果没有一点点任性、自由和反叛的话,就会太无趣太枯燥了。

我见过很多听话的孩子,一样有着孩子般的可爱,但我总是感觉,这样的孩子眼神中缺少了点什么,没有孩子该有的那种灵气。

那么,孩子眼神中该有的灵气都去了哪里呢?

无他,只是一天天地被大人们按住了,直到熄灭。在家里,被父母按;在学校,被老师按。所谓的调皮、捣蛋、淘气,无非是大人们定义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不按照大人定义的路径来行事,他就会被归结为不听话、不乖。


当一个孩子每冒出一个奇思妙想并想实施的时候都被压制住,他的确会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被大人们称道,但他丢失的可能是一个充满对自由向往的灵魂。

循规蹈矩、按套路出牌,最终,孩子都变成了一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机器,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遍布这个社会,再谈论让他们去创新,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创新,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原来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有别于常规?有别于常人思路?别闹了,小的时候,刚要有别于常规,有别于常人思路,就都被无情地给按住了,哪还会有什么有别于常规有别于常人思路的想法?

前几天,在我的高中校友群里,一位学弟发了张图,他说是他同学家的娃写的作文,卷面被减了20分,搞得他同学有点恼火。

作文的题目是《我最熟悉的人》,孩子写他最熟悉的是他们“正法队”(估计是他们日常玩耍时某种自己命名的组织),他先用简单的笔触介绍了下大会长、几个副会长,然后说会员还有100人,一、二、三……九十八、九十九一直写到了一百,最后总结说,这些就是我最熟悉的人。

我没有去追问这图是不是真的,但看那图片上的字,应该是孩子的字。

看着这满篇的数字,我倒是觉得他老爸没必要恼火,这孩子为了凑作文字数,这种奇招都使用得出来,可见也是个聪明的娃。

老师呢,更不该直接给在卷子上大大地用红笔给写个“-20”,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给他点个赞,加个20分,不为别的,就为他这种奇特的表达方式。

当然,我可能会写个评语:

“本集,你已经告诉了我你最熟悉的人是哪些人,老师已知晓,给你点个赞。下一集,你可不可以给老师详细介绍一下每一个人呢?”

作者介绍

村头树:自诩 “非一线语文教师,在路上的创业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做过教师、网站主编,现为村头树杂粮创始人。微信公众号“村头树”。




菁kids 2017 09 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我们为什么要谈教育创新?


|封面故事|


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ISB“未来学院”


鼎石:透过中国体验世界


北京耀中: 开放的教学空间, 给孩子自由, 也给老师空间


北京中学: 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创新者


|学无止境|


深入解读STEAM教育 (一)(二)(三)


深度对话: 科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父母


科技角: 益智学习软件大推荐


来自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您对孩子的学业有何期待?


|专栏|


宝贝听话,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新型教育实验品


父母最需要学习改造



|全家出动|


四口之家的美国一号公路自驾之旅





《菁kids》北京 2017年9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已出版发行,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杂志。

菁kidswww.jingkids.com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或访问 jingkid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